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廣漢市人民醫(yī)院 疾病百科詳細

病毒性肝炎

  • 掛號科室:
  • 發(fā)病部位: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垂直傳播,性傳播,其他
  • 多發(fā)人群:無特殊發(fā)病群體
  • 典型癥狀:惡心 大三陽 大塊肝細胞壞死 肝被膜緊張 蛋白尿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傳染病,具有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fā)病率較高等特點;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變成慢性,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鶕?jù)病原學診斷,肝炎病毒至少有5種,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別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 另外一種稱為庚型病毒性肝炎,較少見。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肝炎并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庚型肝炎病毒和TTV病毒的致病性問題目前尚有爭議。除此很多其他已知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黃熱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艾柯(ECHO)病毒等,也可引起肝臟炎癥。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可有黃疸和發(fā)熱。有些患者出現(xiàn)蕁麻疹、關節(jié)痛或上呼吸道癥狀。
典型癥狀:惡心 大三陽 大塊肝細胞壞死 肝被膜緊張 蛋白尿

一、癥狀

病毒性肝炎按病程和病情演變情況可分為: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黃疽性肝炎:

病程可分為3個階段:黃疸前期、 黃疸期 、恢復期。黃疸前期起病較急,有畏寒、發(fā)熱、乏力、厭食、厭油、惡心、嘔吐等癥狀,黃疸期就是約1周后尿色深黃,繼而鞏膜及皮膚出現(xiàn)黃疽,肝脾均可腫大,肝區(qū)觸叩癰明顯,恢復期是約經(jīng)2―3周后黃疽逐漸消退,精神、食欲好轉,肝功能恢復正常,病程約1―2個月。

②急性無黃疽性肝炎:

起病銷緩,一般癥狀較輕,大多不發(fā)熱,整個病程中始終無黃疽出現(xiàn),其他癥狀和體征與急性黃疽性肝炎相似,但發(fā)病率高,約占急性肝炎總人數(shù)的70%――90%。肝功能改變主要是ALT升高。

(2)慢性肝炎

①慢性遷延性肝炎:

由急性肝炎遷延而至,病程達半年以上而病情未明顯好轉,仍有食欲減退、脅痛、乏力、肝腫大、肝區(qū)痛等。肝功檢查主要是ALT單項增高。

②慢性活動性肝炎:

病程超過1年,癥狀和體征及肝功能檢查均有明顯異常,主要癥狀為乏力、納差、腹脹、肝區(qū)痛等,且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黃疽、肝質(zhì)較硬、脾腫大等體征。部分病例出現(xiàn)肝外器官損害,如慢性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慢性腎小球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橋本氏甲狀腺炎等。

(3)重癥肝炎

凡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變患者出現(xiàn)高熱、極度乏力、嚴重的消化道癥狀,黃疸進行加深,出血傾向、神經(jīng)精神癥狀,肝臟進行性縮小,肝細胞明顯損害,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者,均應考慮為重型肝炎。

①急性重癥:

驟起高熱,來勢兇險,黃疽出現(xiàn)后迅速加深,肝臟縮小,伴有明顯肝臭,肝功能顯著減退。常有出血或出血傾向、腹水、下肢浮腫、蛋白尿、管型尿等,并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譫妄、狂躁等精神癥狀,隨后進入肝昏迷狀態(tài),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尿常規(guī)可查見蛋白及管型,尿膽紅素強陽性。

②亞急性重癥:

發(fā)病初期類似肝炎,經(jīng)2―3周后病情不見減輕,反而逐漸加重,常有乏力、厭食、嚴重的腹脹、尿少、重度黃疽、明顯的出血傾向和腹水,血清膽紅素升達>171.0μmol/L(10mg/dl),常有肝臭.晚期可出現(xiàn)晚期可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死前多發(fā)生消化道出血,亦可發(fā)生昏迷。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膽紅素聲速升高,ALT明顯升高,或ALT下降與膽紅素升高呈“酶肝分離”。多于發(fā)病后2―12周死亡,一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壞死后肝硬化。

(4).瘀膽型肝炎

起病及臨床表現(xiàn)類似急性黃膽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常有明顯肝腫大,皮膚搔癢。肝功能檢查血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表現(xiàn)為梗阻性黃疸。大便色淺轉肽酶、堿性磷酸酶以及5-核苷酸酶等梗阻指標升高。尿中膽紅素強陽性而尿膽原陰性。梗阻性黃疸持續(xù)三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內(nèi)外梗阻性黃疸(包括藥原性等)者,可診斷為本病。

二、診斷標準

  1.甲型肝炎

①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陽性。②急性早期的糞便免疫電鏡查到HAV顆粒。③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抗-HAV總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④急性早期糞便中查到HAAg。具有以上任何一項陽性即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

2.乙型肝炎

①凡確診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發(fā)病后六個月,HBsAg血癥不消退,抗-HBc效價不下降,抗-HBs不陽轉者(絕大部分),可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

②凡慢性肝炎HBV感染指標不明顯或只有抗-HBc一項指標陽性,應進行肝穿刺,用熒光抗體技術、ELISA染色技術進行肝內(nèi)HBcAg、HBsAg檢測,其中一項陽性者仍可診斷為乙型肝炎。

3.丙型肝炎

(1)排除診斷法:

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并除外EB病毒,巨細胞病毒急性感染(特異性IgM抗體陰性)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流行病學提示為非經(jīng)口感染者,可診斷為丙型肝炎。

(2)特異性診斷:

血清抗-HCV或HCV RNA陽性者。

4.丁型肝炎

與HBV同時或重疊感染。

(1)血清中抗-HD-IgM陽性,或抗-HD陽性,或HDAg陽性。

(2)肝組織內(nèi)HDAg陽性。

(3)血清中HDV RNA陽性。

5.戊型肝炎

(1)排除診斷法:凡有符合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巨細胞病毒、EBV急性感染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流行病學證明經(jīng)口感染者,可診斷為戊型肝炎。

(2)特異性診斷: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陽性,或急性期糞便免疫電鏡找到HEV

6.HBsAg健康攜帶者

凡無任何臨床癥狀及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癥持續(xù)陽性六個月以上,并經(jīng)肝穿證實肝臟無肝炎病理改變者,可診為HBsAg健康攜帶者。

本病相當于中醫(yī)學“黃疸”、“脅痛”、“郁證”、“積驟”等范疇。濕熱邪毒熏蒸肝膽、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機,急性重癥表現(xiàn)為熱毒熾盛,慢性遷延者常兼夾氣滯血瘀,肝陰虧損及脾虛濕困。臨床常見的證型有:

(1)濕熱困脾型:

證見骯悶腹脹,食少納呆,惡心嘔吐,目赤或黃,頭重身困,大便溏,小便清,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緩。

(2)肝氣郁結型:

證見胸脅脹痛,胸悶暖氣,脘腹脹滿,干嘔少食。舌質(zhì)淡紅,苔薄,脈弦。

(3)肝陰不足型:

證見脅肋隱痛,疲乏無力,腹脹食少,大便偏干,頭暈心悸,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手足心熱,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

(4)氣血雙虛型:

證見面色少華,腹脹納呆,倦怠乏力,脅下墜脹,大便溏薄,午后多發(fā)生重度或輕度水腫,嗜睡難眠,舌質(zhì)淡有齒痕,苔白,脈沉細。

(5)瘀血阻滯型:

證見肝腫大,質(zhì)偏硬,脅下隱痛或如針刺,人夜為甚,面色晦暗,魚際發(fā)紅,皮膚有蜘蛛病,舌質(zhì)紅或有紫暗,有瘀斑,脈弦細澀。

一、病因

人類對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種年齡均可發(fā)病。甲型肝炎感染后機體可產(chǎn)生較穩(wěn)固的免疫力,在本病的高發(fā)地區(qū),成年人血中普遍存在甲型肝炎抗體,發(fā)病者以兒童居多。乙型肝炎在高發(fā)地區(qū)新感染者及急性發(fā)病者主要為兒童,成人患者則多為慢性遷延型及慢性活動型肝炎;在低發(fā)地區(qū),由于易感者較多,可發(fā)生流行或暴發(fā)。丙型肝炎的發(fā)病以成人多見,常與輸血與血制品,藥癮注射,血液透析等有關。丁型肝炎的易感者為HBsAg陽性的急、慢性肝炎及或先癥狀攜帶者。戊型肝炎各年齡普遍易感,感染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各型肝炎之間無交叉免疫,可重疊感染先后感染。

  1.甲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隱性患者

病毒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糞便中排出的病毒通過污染的手,水蒼蠅和食物等經(jīng)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觸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發(fā)性發(fā)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產(chǎn)品(貝類動物),可導致局部地區(qū)暴發(fā)流行。自發(fā)病前2周至發(fā)病后2~4周內(nèi)的糞便具有傳染性,而以發(fā)病前5天至發(fā)病后1周最強,潛伏后期及發(fā)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通過注射或輸血傳播的機會很少,唾液,膽汁及十指腸液亦均有傳染性。

2.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

慢性患者的病毒攜帶者。:①輸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針刺等;②母嬰垂直傳播(主要通過分娩時產(chǎn)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觸,通過胎盤感染者約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觸;⑷性接觸傳播[如果皮膚沒有破損是不會傳染}。此外,尚有經(jīng)吸血昆蟲(蚊,臭蟲,虱等)叮咬傳播的可能性。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種體液(汗、唾液、淚乳汁、陰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發(fā)病前2~3個月即開始具有傳染性,并持續(xù)于整個急性期。HBsAg( )的慢性患者和無癥狀攜帶者中凡伴有HBeAg( ),或抗-HbcIgM( ),或DNA聚合酶活性升高或血清中HBVDNA( )者均具有傳染性。

3.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

慢性患者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輸血及血制品傳播為主,且母嬰傳播不如乙型肝多見。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

4.丁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

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傳染源。

5.戊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性及亞臨床型患者

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發(fā)流行;也可經(jīng)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二、發(fā)病機理

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目前未能充分闡明。

  1.甲型肝炎

病毒在肝細胞內(nèi)復制的過程中僅引起肝細胸輕微損害,在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免疫應答(包括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后,肝臟出現(xiàn)明顯病變,表現(xiàn)為肝細胞壞死和炎癥反應。HAV通過被機體的免疫反應所清除,因此,一般不發(fā)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攜帶狀態(tài)。

2.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肝細胞并在其中復制,一般認為并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但HBV基因整合于宿主的肝細胞染色體中,可能產(chǎn)生遠期后果。乙型肝炎的肝細胞損傷主要是通過機體一系列免疫應答所造成,其中以細胞免疫為主。則主要機制是表達在肝細胞膜上的(HBcAg)和肝特異性脂蛋白是主要的靶抗原,致敏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效應。而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及淋巴因子,單核因子等的綜合效應也十分重要,尤其在慢性活動型肝炎的病理損傷機制中,而特異性T輔助性細胞持續(xù)性損傷中起重要作用。循環(huán)中的某些免疫復合物可沉積于小血管基底膜,關節(jié)腔內(nèi)以及各臟器的小血管壁,而引起皮疹,關節(jié)炎腎小球腎炎、結節(jié)性多發(fā)性動脈炎等肝外病變。受染肝細胞被破壞以及HBV被保護性抗體(抗-HBs,尤其是抗-前S2)所清除可導致感染終止。

機體免疫反應的強弱及免疫調(diào)節(jié)機能是否正常與乙型肝炎臨床類型及轉歸有密切關系。

(1).在免疫應答和免疫調(diào)節(jié)機能正常的機體

受染肝細胞被效應細胞攻擊而破壞,使感染終止,臨床表現(xiàn)為經(jīng)過順利的急性肝炎,且由于病毒數(shù)量的多寡及毒力強弱所致肝細胞受損的程度不同而表現(xiàn)急性黃疸型或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若機體針對HBV的特異性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嚴懲缺損或呈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受染肝細胞未遭受免疫性損傷或僅輕微損傷,病毒未能清除,則表現(xiàn)為無癥狀慢性帶毒者。

(2).若機體免疫功能(主要是清除功能)低下

病毒未得徹底清除,肝細胞不斷受到輕度損害,則表現(xiàn)為慢性遷延型肝炎,慢性活動型肝炎。慢性活動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較復雜,不能充分清除循環(huán)中以及受染肝細胞內(nèi)的病毒,病毒持續(xù)在肝細胞內(nèi)復制,使肝細胞不斷受到免疫損傷,且由于抑制性T細胞的數(shù)量或功能不足,以及肝細胞代謝失常所致肝內(nèi)形成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分子發(fā)生質(zhì)與量改變,導致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紊亂,以致T-B細胞之間及T細胞各亞群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功能失常,自身抗體產(chǎn)生增多,通過抗體依賴細胞毒效應或抗體介導補體依賴的細胞溶解作用,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損傷;或大量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導致肝細胞和其它器官更嚴重持久的損害。

(3).機體的免疫功能嚴重失調(diào)

重型肝炎的病理的損傷機制主要是由于特異性免疫反應增強,自身免疫反應明顯,通過肝內(nèi)免疫復合物反應和抗體依賴細胞毒作用造成肝細胞大塊壞死。近年來認為內(nèi)毒素血癥所致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大量釋出,引起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可導致肝臟急性出血性壞死及大塊壞死;且發(fā)現(xiàn)自由基變化對肝損傷及肝性腦病等的發(fā)生有關。

3.對丙型及戊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了解很少

一些研究提示,丙型和戊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有免疫系統(tǒng)的參與,肝細胞損傷主要是由免疫介導的。

4.對丁型肝炎的動物實驗研究表明

HDV與HBV重疊感染導致HDV大量復制,明顯多于HDV與HBV聯(lián)合感染者。HDV對肝細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疊感染者,肝細胞損傷明顯加重。

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間無交叉免疫。HDV與HBV聯(lián)合感染或重疊感染可加重病情,易發(fā)展為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尤以HDV重疊感染于慢性乙型肝炎者。HAV或HBV重疊感染也使病情加重,甚至可發(fā)展為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預防

 1.控制傳染源

 應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的綜合性預防措施,例如重點抓好水源保護、飲水消毒、食品衛(wèi)生、糞便管理等對切斷甲型肝炎的傳播有重要意義。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的傳播,各種醫(yī)療及預防注射(包括皮膚試驗、卡介苗接種等)應實行一人一針一管,對帶血清的污染物應嚴格消毒處理。透析病房應加強衛(wèi)生管理。血液制品應予嚴格檢測,如HBV標志陽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HBeAg陽性者不可從事飲食行業(yè),飲用水衛(wèi)生管理及托幼工作。HBsAg陽性的嬰幼兒在托幼機構中應與HBsAg陰性者適當隔離,HBeAg陽性嬰幼兒不應入托。

2.保護易感從群

對與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觸的易感人群,應用人血丙種球蛋白,有相當保護作用,注射時間越早越好(一般應在接觸后7天內(nèi)注射)。劑量為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國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純化HBsAg制成,制品內(nèi)要求不含Dane顆粒,檢不出HBcAg、HBeAg和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種病毒,我國已正式生產(chǎn)。乙肝疫苗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聯(lián)合應用對嬰兒的保護率可提高至95%以上。保護嬰兒切斷母嬰傳播是預防重點,對HBsAg陽性尤以HBeAg亦呈陽性的產(chǎn)婦所產(chǎn)嬰兒,出生后須迅即注射乙型肝炎特異免疫球蛋白及(或)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兒出生當天、生后1個月與6個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劑量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1年后加強接種1次,劑量為20~30μg。HBIg用法為新生兒出生2~12小時內(nèi)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個月和6個月時各注射1次,劑量同上。

病毒性肝炎檢查

  1.黃疸指數(shù)、膽紅素定量試驗

黃疸型肝炎上述指標均可升高。尿檢查膽紅素、尿膽原及尿膽素均增加。

2.血清酶測定

常用者有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血清轉氨酶在肝炎潛伏期、發(fā)病初期及隱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診斷。業(yè)已證實AST有兩種,一為ASTs,存在于肝細胞質(zhì)中,另一為ASTm,存在于肝細胞淺粒體中。當肝細胞廣泛壞死時,血清中ASTm增高,故在重癥肝炎時以ASTm增加為主。由于ASTm的半衰期短于ASTs,故恢復也較早,急性肝炎中ASTm持續(xù)升高時,有變?yōu)槁愿窝卓赡?。慢性肝炎中ASTm持續(xù)增高者,應考慮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在重癥肝炎時升高最早,在助于早期診斷。果糖1、6-二磷酸酶是糖原合成酶之一,各型慢性肝炎血清含量明顯升高。血清鳥嘌噙酶(GDA)與ALT活性一致,并具有器官特異性。

3.膽固醇

膽固醇酯、膽鹼脂酶測定肝細胞損害時,血內(nèi)總膽固醇減少,梗阻性黃疸時,膽固醇增加。重癥肝炎患者膽固醇、膽固醇酯、膽鹼脂酶均可明顯下降,提示預后不良。

4.血清蛋白質(zhì)及氨基酸測定

慢性活動性肝炎時蛋白電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時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蟲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結節(jié)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

血清前白蛋白系由肝臟合成,又名甲狀腺結合蛋白、維生素A轉運蛋白,其分子量為60000,半衰期1.9天,pH為8.6,其電泳移動速度比血清白蛋白快,故稱前白蛋白。肝實質(zhì)細胞損害時,其濃度即下降,其下降幅度與肝細胞損害程度一致,重癥肝炎時其值很低,甚至接近零。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分別可達92%和83.8%,隨著病情的恢復而恢復正常。但肝癌、肝硬化、梗阻性黃疸等疾病中其值亦可降低,應予注意。

檢測血漿中支鏈氨基酸(BCAA)與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則反映肝實質(zhì)功能障礙,對判斷重癥肝炎的預后及考核支鏈氨基酸的療效有參考意義。

5.血清前膠原Ⅲ (PⅢP)測定

血清PⅢP值升高,提示肝內(nèi)有纖維化將形成可能文獻報道其敏感性為31.4%,特異性為75.0%。PⅢP正常值為<175μg/L。

6.血清免疫學檢查

甲型肝炎:測定抗HAV-IgM對有早期診斷價值;判斷有無乙型肝炎感染:HBV標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確定乙型肝炎病人體內(nèi)有無HBV復制:HBV-DNA、DNA-P及PHSA受體測定;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高滴度抗HBc-IgM陽性。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細胞中的定位:用組織化學及固相放射免疫測定可研究;抗-前S1陽性可作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診斷指標,抗-前S2可為肝炎恢復的指標

丙型肝炎常有賴排隊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診斷,血清抗HCV-IgM或/和HCV-RNA陽性可確診。

丁型肝炎的血清學診斷有賴于血清抗HDV-IgM陽性或HDAg或HDV cDNA雜交陽性;肝細胞中HDAg陽性或HDV cDNA雜交陽性可確診。

戊型肝炎的確診有賴于血清抗HEV-IgM陽性或免疫電鏡在糞便中見到30~32nm病毒顆粒。

多聚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一種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檢測病毒性肝炎的新方法。PCR是試管內(nèi)特異性DNA在引物(primer)作用下的多聚酶鏈反應,在幾小時內(nèi)能合成百萬個同一種DNA,大大增加試驗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在病毒性肝炎時,因血清中病毒含量太少,目前檢測方法尚不夠靈敏,易造成漏診。而PCR能檢測血清中病毒含量104/ml時亦能呈陽性反應,大大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PCR最初應用于乙型肝炎的診斷,目前對丙型肝炎亦可用此法檢測而確診。

免疫復合物(IC)、補體(C3、C4)、IgG、IgA、IgM、IgE以及自身抗體(抗-LSP、抗-LMA等)測定對慢性活動性肝炎診斷有參考意義。

7.肝穿刺病理檢查

對各型肝炎的診斷有很大價值,通過肝組織電鏡、免疫組化檢測以及以Knodell HAI計分系統(tǒng)觀察,對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癥活動度以及纖維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確數(shù)據(jù),有利于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

病毒性肝炎鑒別

本病應與 流行性出血熱、脂肪肝、阿米巴肝病等引起的血清轉氨酶或血清膽紅素升高者相鑒別等,如中毒性肝炎: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肝大、血清轉氨酶增高,嚴重者出現(xiàn)急性肝壞死。慢性中毒性肝炎,起病隱匿,癥狀不明顯,表現(xiàn)類似慢性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并出現(xiàn)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后體內(nèi)出現(xiàn)抗EBV抗體。鉤端螺旋體病: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癥,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后期的各種變態(tài)反應后發(fā)癥為特點。重癥患者可發(fā)生肝腎功能衰竭和肺彌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其中淤膽型肝炎應與肝外梗阻性黃疸(如胰頭癌、膽石癥等)相鑒別。

無黃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應與可引起肝(脾)腫大及肝功損害的其它疾病相鑒別,如慢性血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病,藥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

重型肝炎:應與其它原因引起的嚴重肝損害,如藥物中毒、暴發(fā)性脂肪肝等進行鑒別。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臨床黃疸尚不明顯時,應注意與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昏迷、神經(jīng)精神癥狀相鑒別。

一、病毒性肝炎的食療

1.虎杖甘草粥

【組成】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制作用法】先將虎杖、甘草洗凈,浸入600毫升水中約1小時后,入砂鍋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干凈的米,用慢火燉成粥,放冷食用。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伴有黃疸者。

2.黑豆燉豬肉

【組成】黑豆150克,瘦豬肉250克。

【制作用法】黑豆、豬肉洗凈,將豬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與黑豆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文火煨燉,待肉熟豆爛后,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飲湯食肉。

【功效】具有滋陰潤燥作用,尤其適用于慢性肝炎恢復期食用。

3.地耳粥

【組成】地耳草30克(鮮品60~90克),大米50克。

【制作用法】取地耳草洗凈,用水800毫升,煎取500毫升,去地耳草,將大米淘凈,加入地耳草汁中,用慢火熬至粥成,放溫,1日分次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除邪,又能健脾和胃補虛,適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黃疸或無黃疸)患者。

4.柳枝茶

【組成】一寸左右的帶葉嫩柳枝2兩。

【制作用法】嫩柳枝放入鍋中,加水2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次當茶服,每日1劑。

【功效】柳枝、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早期病毒性肝炎患者飲用效果更好。

5.泥鰍豆腐羹

【組成】活泥鰍5條,豆腐1塊。

【制作用法】泥鰍剖腹去腸洗凈,切段;豆腐切成小塊備用。于炒鍋中加入少量的油,至油燒至八成熟時,放入泥鰍爆炒后加入適量水煮沸,再加入豆腐,開鍋后煮2分鐘,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并加適量的芡粉勾芡即成。

【功效】祛濕和中,清熱散血,對肝炎病人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對促使黃疸消退及轉氨酶下降,比較明顯,尤以急性肝炎更為顯著;

6.馬齒莧瘦肉湯

【組成】瘦豬肉250克,馬齒莧300克。

【制作用法】豬肉洗凈,切成2~3厘米見方的小塊;馬齒莧除去根、泥沙,洗凈。先將豬肉于湯鍋內(nèi)加冷水煮沸,去浮沫,放入洗凈的馬齒莧,武火煮沸后,轉用文火煮至肉爛,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去馬齒莧,吃肉喝湯。

【功效】豬肉滋肝補虛;馬齒莧清熱解毒。兩味燉煮,扶正祛邪,用治肝炎病效果較好。

7.佛手炒肉片

【組成】佛手1只,豬里脊肉100克。

【制作用法】佛手洗凈,切成薄片;豬肉洗凈,切成薄片,用少量濕淀粉拌勻。炒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燒至七成熟,入豬肉于鍋中略炒,再加佛手同炒片刻,放少量水于鍋中略煮,最后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佐餐食用。

【功效】佛手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具有舒肝理氣的作用。是輔助治療慢性肝炎的有效食療方。

8.首烏豬肝片

【組成】新鮮豬肝250克,首烏50克,黑木耳25克。

【制作用法】首烏洗凈,入鍋中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備用;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加入少量的鹽、淀粉及首烏汁拌勻;黑木耳放入冷水中泡開。將炒鍋置火上,加入適量的油,燒至七、八成熟時,加入少量姜絲略炒,然后倒入拌好的豬肝,翻炒片刻后,起鍋;將余下的首烏汁倒入鍋內(nèi),加入料酒、醬油、精鹽、黑木耳,略煮,后入濕淀粉勾芡,并倒入炒好的豬肝,翻炒片刻后,加入小蔥,起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方中首烏具有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的作用對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能起到保肝解毒的作用。

9.葉下珠煮豬肝

【組成】鮮珍珠草30克,豬肝250克。

【制作用法】珍珠草揀去泥沙洗凈,切成段;豬肝洗凈。鍋中加水500毫升,入前二物,用武火煮沸后,去浮沫,轉用文火燉煮,至水干即成。將煮好的豬肝切成薄片,蘸醬油作佐餐食用。

【功效】清肝熱、去水濕、退黃疸,又能補肝血,祛邪而不傷正,適合肝炎病人食用。

10.荸薺湯

【組成】荸薺250克。

【制作用法】荸薺洗凈,削去皮,加水1000毫升,煮至500毫升,飲湯吃荸薺。

【功效】荸薺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及鈣、磷、鐵、維生素C等,對肝炎患者的康復極為有利。

11.葫蘆炒筍干

【組成】葫蘆300克,筍干50克。

【制作用法】將葫蘆刨去皮,洗凈,切片;筍干洗去鹽,冷水浸泡1小時左右,先撕成絲,再切成段。炒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油,燒至七、八成熟時,加入葫蘆翻炒,并入筍干同炒片刻,再加入少量的水,加鍋蓋燜燒至葫蘆熟,加鹽、味精調(diào)味,起鍋裝盤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葫蘆味甘淡,性平,具有較強的清熱利尿、除煩解毒。民間常用于治療黃疸、肝硬化腹水等疾病。

12.枸杞燉烏骨雞

【組成】烏骨雞一只,重約750克,枸杞子20克。

【制作用法】烏骨雞殺后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斬去爪、頭;枸杞子洗凈。取大砂鍋一只,放入烏骨雞、姜片、蔥段,加足量的水,以淹沒烏骨雞為度。先用武火燒開,去浮沫,再轉文火慢燉,至雞肉五成爛時,再加入枸杞子同燉至熟,用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食肉喝湯。

【功效】烏骨雞與枸杞同煮,滋補作用極強,適用于慢性肝炎恢復期肝腎陰虧者。

13.南瓜根燉牛肉

【組成】南瓜根15克(鮮品60克),黃牛肉250克。

【制作用法】南瓜根去泥洗凈,牛肉切成塊。將牛肉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沸,去浮沫,加入南瓜根,加入料酒、醬油、桂皮、茴香等,用慢火燉至牛肉酥爛為度。佐餐食用。

【功效】民間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對急慢性肝炎(有無黃疸者均可)較為適宜。需要注意的是,牛肉比較難以消化,烹飪過程中應燒至爛酥,且不宜過多食用,以免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14.大青粥

【組成】鮮大青葉60克,大米50克。

【制作用法】大青葉去泥洗凈,切成段;大米淘洗干凈。先將大青葉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至500毫升,去滓取汁,將大米加入大青葉汁中同煮至米爛粥成。

【功效】民間常用本品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各種細菌、病毒感染疾病,對急性傳染性肝炎的效果也非常顯著。胃納不佳患者服食,效果較好。

15.醬爆田螺

【組成】田螺500克,生姜、小蔥少許。

【制作用法】田螺用清水靜養(yǎng)24小時,去泥土,用針挑出螺肉,洗凈。炒鍋于火上燒熱,加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熟,放入生姜爆香,再倒入螺肉略炒,并加入適量的豆瓣醬一同翻炒,然后加入少許料酒、糖,翻炒后加少許水,加蓋燜燒片刻后,加鹽、味精調(diào)味,起鍋裝盤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田螺有清熱利濕退黃作用,本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對肝炎患者的康復極為有利

16.茵陳子排湯

【組成】茵陳30克,瘦子排250克。

【制作用法】茵陳揀去雜草,洗凈,切段;子排切成小塊,少洗凈。砂鍋中加水,放入子排,滾沸后將水傾出,洗凈子排,再于砂鍋中加水,入子排、茵陳同煮,沸后轉小火燉,至子排肉酥爛為度,加入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吃肉喝湯。

【功效】民間常用本品治療肝炎身目黃染,常獲良效。清熱利濕退黃,益肝養(yǎng)血補虛,對病毒性肝炎伴有黃疸者尤為適宜。

17.鯽魚五味湯

【組成】鯽魚一條,重約400克,五味子30克,生姜、小蔥適量。

【制作用法】鯽魚去鱗、腮、內(nèi)臟,洗凈;五味子冼凈,有紗布包好,扎緊,生姜切片,小蔥切段。將魚及五味子、生姜片放入醬爆佐餐食用,對提高肝炎患者食欲,也是大有好處的。

【功效】本品民間常用作久病體虛、產(chǎn)后虛乏之人的滋補佳品。本湯適合于病毒性肝炎谷丙轉氨酶持續(xù)不降患者食用。

18.車草燉魚頭

【組成】胖頭魚頭一只,車前草15克,雞骨草10克。

【制作用法】魚頭去鰓洗凈,車前草、雞骨草洗凈,切段。將車前草、雞骨草先放入砂鍋底部,再將魚頭放在藥材上面,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煮,約40分鐘左右,加入少量的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清肝熱,又能除濕退黃,對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均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19.溪黃草蒸鵪鶉

【組成】鵪鶉三只,溪黃草30克。

【制作用法】鵪鶉殺后去毛,腹部剖一小口,挖去內(nèi)臟,洗凈,用少量鹽淹漬;溪黃草洗凈,放入洗凈的鵪鶉腹中,裝碗內(nèi),于蒸籠上蒸30分鐘左右,鵪鶉肉酥爛為度。

【功效】常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療效明顯。對肝炎病人食欲減退者尤為適宜。

二、病毒性肝炎的飲食要求

  1、熱量

若無發(fā)熱及并發(fā)癥時,成人每日熱能宜2000千卡左右。若有發(fā)熱等情況時可供給熱量2400千卡左右。肥胖者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限制熱量、控制飲食,避免影響肝功能的恢復及脂肪肝的發(fā)生。

2、蛋白質(zhì)

肝炎患者宜供給高蛋白質(zhì)飲食,每日每千克體重l.5~2 克,全日蛋白質(zhì)100~120克,蛋白質(zhì)占總熱能的15%~l8%。如有腹水而并無血氨增高的患者,每日每千克體重供給蛋白質(zhì)2~3克。

3、糖類

宜占總熱能的60%~70%,不宜過多。除飲食之外,不宜加服過多的葡萄糖和水果糖,特別是肥胖者。

4、脂肪

每日脂肪量為60克左右,或占總熱量的20%以內(nèi)。

5、維生素

當肝臟遭受損傷而發(fā)生肝炎時,常使許多維生素的吸收、代謝受到影響。故飲食中應注意供給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和含有多種維生素的食物。

6、宜選擇清淡

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食物或軟飯。食用減少脹氣的食物。烹調(diào)方法宜多用蒸、煮、汆、燒、燴、燜、燉、鹵等。

全日食品量及飲食舉例

第 1 餐:大米 50 克,面粉 50 克,肉松 20 克,豆油 2 克。

第 2 餐:蘋果 150 克。

第 3 餐:面粉 150 克,瘦豬肉 150 克,薺菜 150 克,豆油 5 克。

第 4 餐:豆?jié){ 250 克,白糖 20 克。

第 5 餐:大米 150 克,瘦牛肉 150 克,胡蘿卜 50 克,馬鈴薯 50 克,豆油 10 克。

總計:蛋白質(zhì) 99.74 克,脂肪 54.96 克,糖類 372.92 克??偀幔?2385.20 千卡。

三、慢性肝炎的飲食調(diào)理

慢性遷移性肝炎患者一般食欲尚可,宜給予易消化、可口美味的普通飲食,葷素適當搭配,保證營養(yǎng)需要即可。慢性活動性肝炎活動期往往食欲不佳,所以應按急性期患者飲食進行調(diào)配。如病情好轉,食欲改善,可以根據(jù)條件調(diào)配食譜。

四、肝炎患者飲食禁忌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濕化熱,濕熱夾雜,肝膽氣機失調(diào),消化功能減弱。故應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煙 

煙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zhì),能損害肝功能,抑制肝細胞再生和修復,因此肝病患者必須戒煙。

3、忌飲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臟內(nèi)代謝,酒精可以使肝細胞的正常酶系統(tǒng)受到干擾破壞,所以直接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壞死?;加屑毙曰蚵曰顒悠诟窝椎牟∪耍词股倭匡嬀?,也會使病情反復或發(fā)生變化。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裝或瓶裝的飲料、食品。這是由于罐裝、瓶裝的飲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劑,對肝臟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濫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對肝腎都有損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正確指導下,合理用藥。

6、忌亂用補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如滋補不當,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打破平衡,會影響健康。

7、忌過多食用蛋白飲食

 對于病情嚴重的肝炎病人來說,由于胃黏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調(diào)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魚、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病癥。

8、忌高銅飲食

 肝功能不全時不能很好地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銅的平衡,而銅易于在肝臟內(nèi)積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臟內(nèi)銅的儲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內(nèi)銅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醫(yī)學專家指出,肝臟內(nèi)存銅過多,可導致肝細胞壞死,同時,體內(nèi)銅過多,可引起腎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應少吃海蜇、烏賊、蝦、螺類等含銅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規(guī)律

 “三分治七分養(yǎng)”,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營養(yǎng)、規(guī)律生活,每天堅持早操,勞逸結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暢

 肝病患者應忌惱怒、悲觀、焦慮等,因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慮,胡思亂想,易發(fā)火而郁怒傷肝,肝氣郁結不舒易成積癖。

11、忌勞累

 肝為人體重要代謝器官,肝炎病人功能異常,營養(yǎng)失調(diào),故疲乏無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療關鍵。

12、忌亂投醫(yī)

 不要輕信江湖游醫(yī),以免延誤了正確的治療,使病情加重甚至惡化。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yī)生。

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鄭重提醒: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无码专区人妻系列 视频,久久免费国产精品,免费无码国产成年